古人总结的这些话 让我们受用一生
文/曾国藩读书会
一、做一个知天命的人
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”——《论语》
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曾有一种观点,认为天命是不存在的,是迷信,但其实,儒者心中的天命,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主观改变的。
天命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,人与社会的关系,人与人的关系等,还有着人的道德责任、为人的准则、人的出处穷通等丰富的含义。
人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,在一定的背景下寄托,在一定的凭借中发展。而且,生而为人,必须有所承担,这样的承担,无从推卸,因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命。
心语:知天命、知天意、知天道,也就是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,即历史使命感,从而顺应既定的条件、背景和凭借,乘势而为,百折不挠地向着命定的方向前行,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。
二、调整心态,不过分求完美
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”——《论语》
尽美矣,又尽善也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,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,对此无需担心。但,过度苛求完美,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,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。俗话说:金无足金、人无完人。因此,过分追求完美,岂不是庸人自扰?
如果做任何事情,都过度苛求完美,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,一旦不能达到,就郁郁寡欢、频频苛责自己或他人,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。
心语: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客观环境,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,注意追求的目标不要过高。
三、懂知行合一,方可有得
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——《中庸》
慎思之,笃行之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“博学之,审问之”就是要多搜集资料,直接去考察一下;然后“慎思之”——慎重地思考;还要“明辨之”,即辨析清楚;最后“笃行之”,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。“笃”就是实在的意思,要很坚定,实事求是地去做。儒家荀子有一句话叫“学止于行而至矣”。行,就是做学问的最高点了。朱熹也讲过一句话,“学之之博,未若知之之要;知之之要,未若行之之实”。
心语:你学问再广博,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,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。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,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。“知”必须要落实到“行”,落实到“行”才是最重要的。
四、惟宽可以容人,惟厚可以载物
“不忘久德,不思久怨。”——《孔子家语》
不忘久德,不思久怨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道不可以忘,怨不可以记。这样,情绪经常保留在积极层面,你心的器量便是海量,能真正走向宽容的境界。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,它需要器量,宽容是心胸的宽阔,正谓“惟宽可以容人,惟厚可以载物”。在社会转型期,各种社会价值发生碰撞在所难免,在凡民之间有的因鸡毛蒜皮小事发生冲突,有的竟致酿成悲剧,事后才后悔不已。
心语:只要不是原则问题,没有什么不可商量的,该妥协的就妥协,该退让的就退让,从某种意义上说,人的交往也是宽容艺术的恰当运用。
- 近以修身 远以处众 从破除“人生四贼”开始2017.06.12
- 在浮躁的年代,学一点道家的处世智慧2017.05.31
- 《菜根谭》:以平凡之心 悟处世之道2017.05.25
- 曾国藩修身十二则:现在就给自己制定计划吧!2017.05.08
相关搜索
为你推荐
-
父亲节:说说中国的父子关系和“隔代亲”
2017-06-15 11:02:18
文/凌俊峰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就要到了,这个节日在中国的影响力可能并不如母亲节。因为中国的父子关系,似乎是平淡的、甚至是严肃的。我们习惯于用“严父慈母”来形容自己的家庭关系。连我们熟悉的歌《常回家看看》,歌词都是这么说的:“生活的烦恼,跟妈妈说说,工作的事情,跟爸爸谈谈。”看来,似乎跟爸爸在一起就只能谈
-
“子不教 父之过”:古代父亲的三大教子之道
2017-06-15 10:14:39
文/王素绚《三字经》里说:“子不教,父之过。”古代社会,父亲作为责无旁贷的“一家之主”,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古代父亲对子女的教育,更多偏重于对子女道德品质的培养,其中很多道理和智慧,都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。古代父亲的教子之道(资料图图源网络)一、做人立品,躬行仁义对于品德修养的学习是古
-
事业亲子两不误:“模范爸爸”苏洵和他的“文豪”儿子们
2017-06-15 09:33:29
文/金钟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父亲:或是为了家庭的柴米油盐,经常在外出差,长期不归,一年能见到孩子的机会很少;或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,在本地找了个普普通通的工作,虽然能够每日陪伴孩子,让孩子享受父爱,却总是心有不甘;或是拿着勉强维持生计的工资,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……父爱(资料图图源网络)似乎没有一个
-
古之君子:循礼而动 畅行天下
2017-06-14 15:39:17
文/陈金海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,儒家学说是其底色。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注重德性。耻德是众多德性论述中的一项核心内容。孔子说“行己有耻”,,都是在表明,知耻对于一个人、一个社会的重要性。由前述人的两种自然倾向观之,只有不断地用后者克服前者,才能真正做到有耻德。用孔
-
清风峻节:羊城有廉吏 佳话代代传
2017-06-14 10:50:42
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至近现代,广州地区出现了一批廉洁为官的典型,他们清廉为官的事迹脍炙人口,代代传承,构成广州地区清廉历史画卷,熠熠生辉。
-
好书良友 一生清福:一部《菜根谭》 教你做个有趣的人
2017-06-14 10:19:37
文/清江“忽睹天际彩云,常疑好事皆虚事;再观山中闲木,方信闲人是福人。”江山风月,无非自然;随缘自适,闲便是福。天地尚无停息,日月且有盈亏,何况是区区人世,怎能够事事圆满,时时暇逸?只是向忙里偷闲,知足常乐,则操纵在我,作息自如。随缘自适,闲便是福(资料图图源网络)闲情不在高远处,日常生活中之盆景风
-